欢迎访问 商会协会官网网站模板 !  登录 | 注册

本网站累计浏览量 1,517,832

扎根行业 | 服务企业 | 辅助政府 | 凝聚合力

   本网站累计浏览量

欢迎访问 商会协会官网网站模板 !  登录 | 注册

智库前瞻 | 成都市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考

2024-05-10 14:12:55

蓉城智库

近年来,国内汽车产业发生了深刻变革,后疫情时代的供应链重塑、国家双碳战略下产品的结构性调整、造车新势力带来的竞争格局、以用户为核心的价值链转变,均推动汽车产业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演进。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系统梳理成都汽车产业数字化现状,提出下一步以数字化转型助推成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01

数字化转型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数智化产品助力车企抢占新市场

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市场已告别高增长模式,进入存量竞争时代。2023年,在政策补贴和消费回暖的刺激下,国内汽车产销量为3016.1万辆、3009.4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1.6和12%。其中,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分别为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高于全行业25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的强劲增长反映出消费观念的转变,对车企来说,顺应市场趋势,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路线,才能突破传统车企间的存量竞争,进入增量市场。

2

数字化技术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从产业链来看,数字化技术已在汽车制造的多个关键环节有深入应用。在研发设计环节,中国一汽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从概念设计、工程实现到试制试验全流程的数字建模和虚拟仿真,产品开发周期缩减6个月以上,开发效率提升40%以上,分析效率提升30%以上。在生产环节,中国一汽红旗工厂基于“5G+工业互联网”实施全流程智能化生产,实现整车生产周期压缩7个月,订单交付周期缩短26%以上,减少被动停机时间20%以上。在营销环节,“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数字化营销服务模式,通过大数据建立用户画像,助力车企实现更精准的营销投放与更快的市场洞察。

3

数字化工具支撑个性化定制需求
随着市场对车辆个性化的需求日益增长,预计到2025年,汽车定制市场的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不少汽车品牌在个性化定制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用户参与共创等高度“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也对整车制造企业的信息协同能力和柔性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可编程控制系统(PLM)、自动排产系统(APS)等数字化工具能有效缓解当前汽车行业定制化市场的供需不平衡问题,帮助车企实现利益增长。


02

成都市汽车产业数字化现状

1

政策导向明确,但企业转型投入意愿较低

为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成都出台了《成都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明确提出主攻智能化,开展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焕新行动”,并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但汽车企业,特别是零部件企业转型投入意愿较低。基于短期内汽车销量下滑行业普遍共识,多数企业更愿意投资在“看得见、摸得着、抵得了”的硬件设备上,对投入大、回报慢的数字化转型相关投资并没有纳入首要考虑范围。调研发现,成都规上汽车零部件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投入占营收在5%以下,即使在能够申请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具有数字化转型投入意愿的零部件企业数量也低于50%。

2

整车企业数字化水平较高,零部件企业滞后

相较于高端装备、食品等产业,成都汽车产业的整体数字化水平较高,但从产业细分领域来看,整车制造与零部件企业数字化水平不平衡。整车制造企业转型意识较早,多数制定了战略规划,数字化水平普遍较高。如一汽大众供应链管理系统可实现未来7天配料需求量和出货时间的精准计算,到达后直接分解上线,通过数字化管理实现零库存。但大部分零部件企业数字化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多数企业还停留在自动化阶段,在配套与供应上不能满足整车制造企业的协同生产和质量追溯要求,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全市汽车产业本地配套率较低。

3

示范项目较多,但赋能成效暂未凸显

截至2023年底,全市汽车产业累计建成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6个,占全市比例超过10%。领吉汽车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数字领航”企业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示范项目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在集团内部容易推广应用,但在向本地零部件企业输出时效果不佳。一方面由于大企业受制于集团整体的部署安排,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没有决策权,并不能按照自身实际需求来落地实施。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既要又要还要”模式下,资金不足成为了阻碍企业转型的重要因素。

4

产业配套日益齐全,但缺少复合型人才
目前,成都拥有一汽-大众数字化研发中心、重汽新能源重卡、华川电装新能源技术研发中心等研发平台,建成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四川试验基地,引进了吉利学院等专业产业人才培养院校。但根据调研情况来看,既懂IT又懂OT的复合型人才缺失是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普遍问题。对企业来说,外部引才不熟悉工厂车间情况,企业内部培养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无形中增加了数字化落地执行难度。多数汽车企业数字化团队通常为2-4人,人数普遍偏低,主要依赖于第三方服务商,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对业务口数字化转型的内部支撑不足。


03

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的思考

1

聚焦关键环节,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焕新

围绕研发、生产、营销、架构等关键环节,深入开展汽车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聚焦研发环节,支持企业应用数字孪生、虚拟仿真证等新技术,建立产品组合大模型库,实现敏捷开发和设计迭代,缩短研发验证周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需求。聚焦生产环节,利用生产流程模拟仿真、智能化柔性化产线升级改造、CV视觉智能检测等数字工具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聚焦营销环节,通过数字化营销系统SCRM和大数据分析,实现潜在用户的精准投放,降低获客成本。聚焦架构环节,发挥成都工业软件优势,强化智驾系统、控制系统等标准化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推动算力算法、通信网络、车载应用、远程升级技术(OTA)等跨域融合。

2

开展“链式”转型,实现行业“整零”协同

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加快行业“链式”转型。鼓励整车龙头企业建设一支专业化服务商队伍,基于自身成熟的转型经验,形成可复制推广、多类型场景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模块,沿产业链供应链为上游配套企业提供诊断咨询、人才培训、软硬协同和产线改造等数字化转型服务。引培一批零部件龙头Tier0.5供应商,强化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之间的数字化协同与集成。引导中小企业参与智能制造免费诊断或开展自评估,基于订单生产分步开展设备、单元、产线的数字化改造,推动中小企业批量上云,提升零部件企业整体数字化水平,实现“整零”协同转型。

3

注重软硬支撑,提升转型供给能力

做强软件研发、平台搭建、设备供给三方面支撑,推动全市汽车制造企业“应转尽转、愿转尽转”。抓住“软件定义汽车”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成都“中国软件名城”优势,支持领吉汽车等本地制造龙头联合软件企业,基于场景需求开展“首版次”嵌入式软件、行业大模型的研发与应用。建立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针对行业转型的共性需求,提供设计仿真、生产控制、资源管理、销售物流等“小快轻准”工业软件和低成本、便捷化的云化资源。通过租赁的方式,向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关键设备产品,减少中小企业硬件投入的资金压力。

4

做优政府服务,营造良好转型生态
加强政策引领,以“揭榜挂帅”方式,遴选一批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示范效应强的标杆项目,持续开展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评选,引导中小企业加速转型。强化人才保障,建立数字化转型高端人才需求清单,通过柔性引才、项目引才、共享人才等方式解决高端人才不足问题。强化资金支持,建立“政府补、基金投、银行贷”的行业数字化转型金融支持体系。持续优化转型生态,联合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转型交流和资源对接活动,形成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合力。(作者:李翔、姜陈升)
转载自蓉城智库